事例一:
當筆者所在的公司準備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時,畢馬威、普華、永道(當時普華、永道二家尚未合并)三家會計師事務所派出公關人員展開競爭,欲取得我公司的上市審計業務。后因上市審計費用等原因,畢馬威退出,剩下普華和永道兩家角逐。當永道得悉我公司管理層大多為閩南人之后,便派出了會講閩南語的公關人員與我公司的高層領導洽談上市審計業務,最終永道取得了我公司上市審計業務。其獲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閩南語的親切溝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從中我感到,在談判過程中,不僅要了解談判對象的情況,更要了解同行競爭對手的情況,揚長避短,盡可能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這方面的公關協調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事例二:
在取得上市審計業務之后,普華永道由負責該項目的兩名資深合伙人帶領兩名審計經理和一名高級審計人員,到我公司負責對管理層進行上市知識培訓。主要培訓內容有:①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簡介;②國內企業在香港發行股票的基本要求;③招股書內容概要;④申報會計師工作及時間安排;⑤存貨盤點安排;⑥盈利預測的編制;⑦國內企業在香港上市的其他方面問題;⑧國內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會計處理。資深合伙人還向公司管理層通報了此次上市項目主要領導合伙人名單,負責稅務工作的合伙人、審計經理、稅務經理、法律顧問及審計專業人員名單和人數。他們在正式開展審計工作之前,對審計對象進行相關基礎知識的培訓,顯然有助于未來審計工作的順暢開展。
事例三:
香港普華永道一般設有審計、稅務服務、管理咨詢、代理記賬、投資融資、企業重組清算等職能部門,每個職能部門都有相應的合伙人領導。以審計部門為例,行政級別分為初級審計員、中級審計員、高級審計員、審計副經理、審計經理、高級審計經理、合伙人(可分為有持股權和無持股權兩種)、資深合伙人,形成了一種金字塔型的等級機構。每級之間的權力、責任、報酬有明顯的差別。每一級的人員只有經過嚴格的考核,且具備相應的工作年限和審計經驗,才能獲得晉級的機會。高級審計人員是經過層層選拔而產生的,具有較高技術權威和領導能力,一般都擔任審計業務的組長或技術骨干。一般來說,事務所較注重審計工作經驗,如果業績突出或作出重大貢獻的,也有可能越級晉升。從實際接觸中,我真切感到,這種組織結構極有效地激勵了他們的專業人員。
同時,在實際工作的接觸中,我感受較深還有,他們的審計人員的時間感很強,工作自律性高,團隊協作及敬業精神濃厚。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香港審計人員人手一臺手提電腦,不論是在辦公場所,或是居室旅館,隨時隨地都可進入工作狀態,效率極高。而與國內一些會計師事務所“蝸牛”式的工作方式相比,其差別顯而易見。
事例四:
普華永道的審計人員對內部控制的符合性測試工作極為重視。在進入實質性審計之前,審計人員對上市項目的內控制度和內控制度的整體框架結構都要進行符合性測試,以評估審計風險。據觀察,審計人員在這一階段的測試工作主要集中在銷售環節、采購環節、工資及人力資源管理、存貨(主要是關聯交易和計提存貨準備的評估)四個方面。通過以符合性測試為主的初期審計工作,審計人員對上市項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
比較國內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在開展審計工作時,往往不太重視符合性測試工作,有時甚至忽略了該項程序,致使審計工作承擔較高的風險。
事例五:
正式的上市審計工作主要分為:上市前三年業績審計、上市前中期業績審計(香港聯合交易所《證券上市規則》規定,凡屬新上市申請人,其申報會計師報告的最后一個財政期的結算日期距上市文件刊發日期,不得超過6個月。因筆者所在公司準備在下半年上市,所以必須進行中期業績審計)、盈利預測及現金流量預測審計三個階段。三個階段審計中,貫穿始終的是對審計風險的合理把握和控制。在上市前三年業績審計時,因審計業務跨越的時間長,涉及面廣(因上市項目是集團公司),為了合理把握審計風險,審計工作分工是以集團所屬公司類別和會計要素項目為雙重標準進行分類,將上市審計工作分為三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五名成員,由一名高級審計人員任組長,審計現場由兩名審計經理總負責。通過上市前三年業績審計,應該說,審計人員對審計項目的業務情況已比較了解,對審計風險可合理把握和掌控,因此在上市中期業績審計時,只按會計要素項目進行審計分工,且審計工作僅由一個小組負責,由審計組長統籌,審計現場由一名審計經理負責。而在進行盈利預測及現金流量預測審計,因涉及到未來的不確定性,需要由審計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該項工作由一名審計經理、一名審計副經理和兩名高級審計人員負責。
在上述三個階段的工作中,審計人員日常工作的基本運作是:每日由組員向組長匯報自己所負責項目的工作進展情況,再由組長匯聚本組的審計情況向審計現場總負責人匯報,然后由審計現場總負責人就整個審計項目的工作情況向香港本部匯報,本部再根據掌握的信息進行反饋、指導,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整體協作的有效的工作鏈條。
在審計過程中,審計現場總負責人和審計組長經常同我們召開工作會議,就階段性審計工作情況與我們溝通研討。在初步完成審計項目后,審計經理和負責審計項目的資深合伙人會召開審計協調會議,同我公司的高層領導就審計情況進行洽談、研討,并對最終審計報告進行審議。
由此我感到,第一,審計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審計風險,針對不同的審計項目,進行審計風險的充分評估,然后進行科學的工作分工,即可有效降低審計風險,又可提高審計效率。第二,在審計工作過程中,就階段性的審計情況同被審計對象適時溝通,有助于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并促進同被審計對象的良性互動。
相關熱詞: 會計師事務所